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校级课题>>2024学年>>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小学中高年段“整本书阅读”课型的研究>>课题成果>> 文章
课例:在经历中成长 ——五年级上学期《西游记》 “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设计

发布时间:2025/3/26 10:39:58 作者:赵园园 浏览量:4次浏览

在经历中成长

——五年级上学期《西游记》 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设计

【作品简介】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创作,成书于16世纪明朝中叶。这部作品以唐代高僧玄奘取经的真实历史事件为蓝本,结合民间传说和文学创作,形成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长篇神魔小说。

全书共一百回,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前七回)主要描写孙悟空的出身、大闹天宫以及唐僧的出世;第二部分(第八至十二回)讲述了唐僧取经的缘由和师徒四人初遇;第三部分(第十三至一百回)是取经正文,详细叙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

它通过神话故事反映了社会现实,批判了封建社会的腐败统治,并表达了人民对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此外,小说还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通过师徒四人历经磨难取得真经的过程,传递了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精神。

【名家评论】

鲁迅的评价:

《西游记》不仅是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他指出,这部小说通过幽默的语言和生动的情节,展现了儒、释、道三教的深刻内涵,并具有反抗封建统治的思想。鲁迅还称赞吴承恩善于通过滑稽的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使读者易于接受。

钱钟书的评价:

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西游记》为中国小说之最,并认为其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深刻反映中国文化和思想的作品。他强调了《西游记》在艺术上的独特性和思想上的深度。

茅盾的评价:

《西游记》是一部充满想象力的作品,其情节新奇,人物形象鲜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西游记》导读课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能产生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兴趣,了解故事主要情节。

  2. 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基本方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思维导图:

关联单元整体,感受名著特点 走近西游故事。

认识章回小说。 检索相关信息。

走进作品文段,掌握阅读方法 梳理故事情节 作比较感异同 多种阅读方法 梳理方法,指导课外阅读

制订课外阅读计划

教学准备:课件    

    学习任务一 关联单元整体,感受名著特点

活动1 走近西游故事。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不少古典名著中的人物——观三国烽烟——(足智多谋的诸葛孔明),识梁山好汉——(武艺高强的武松),叹取经艰难——(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惜红楼梦断——(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在本学期的快乐读书吧中,我们将继续漫步在中国古典名著的长廊中,走近这些人物,品读更多的精彩故事。

走进名著《西游记》:漫漫取经路上,有妖魔鬼怪,有刀山火海,也有师徒四人坚定的背影和永不停歇的脚步。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西游记》原著,随着唐僧师徒的脚步,体验险境迭出的取经之旅。

板书:《西游记》 设计意图:将单元导读和快乐读书吧连接起来,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最大兴趣。

活动2 认识章回小说。

师:这是老师总结出来的关于《西游记》的一组数字密码,你们能够读懂哪个数字?猜猜是什么意思?

《西游记》 吴承恩 450年前 4 81 100 208 58

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运用数字密码将《西游记》基本内容进行了概括,既增添了趣味性,又便于学生记忆。同时,在数字中发现小说的特点。引导学生感受什么是整本书阅读的

师:《西游记》是章回体小说,共有100回,阅读回目,你有什么发现。 1:每一回都有一个题目,题目对仗工整。

2: 工整的对句,字数相等,对仗工整。

3:一回或若干回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小故事,连起来就串成了一个长篇故事。 设计意图:了解章回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重要的结构方式,明确快乐读书吧小泡泡的话语,发现和落实这些古典名著阅读的基本常识基本方法。

活动3 检索相关信息。

师:请大家浏览目录,找一找:唐僧分别在何处收谁为徒?出示画了红框的回目。

第七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在五行山收孙悟空为徒

第十五回 蛇盘山诸神暗佑 鹰愁涧意马收缰在蛇盘山鹰愁涧降白龙马。

第十九回 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在乌斯藏国高老庄收猪八戒为徒。 第二十二回 八戒大战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净在流沙河收沙悟净为徒。 设计意图:设置有趣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学会阅读回目,在回目中猜故事内容,培养学生在回目中提取和检索信息的能力。

学习任务二 走进作品文段,掌握阅读方法 活动1 关联内容,梳理故事情节

师:西天取经的路上,师徒四人都有哪些称谓?这是一个关于孙悟空的时间轴,看一看这些称呼都发生了什么故事。  

  师:我们发现每一个名称的变化都是随着故事情节展开的。《西游记》不仅孙悟空的名称在变化,还有唐僧、猪八戒、沙僧、红孩儿、牛魔王、白龙马,还有铁扇公主,包括很多的妖怪,它们的名字前后都有变化。同学们读名著,尤其是《西游记》,可以多找一找人物名称的变化来梳理情节。

设计意图:以时间轴的形式将大家熟知的名称串联起来,通过这样的排序,对人物形象进而有了进一步清晰的认知和了解,在整本书阅读中将前后内容关联起来,在梳理中明晰逻辑。

活动2 文字影视作比较,感悟异同学阅读

师:这是第六十一回:猪八戒助力败魔王,孙行者三调芭蕉扇中的一个片段,读读是怎么描述孙悟空和牛魔王斗法的情形的呢?请看——

读一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遇到不懂的词语可以结合上下文猜猜意思。板书:猜读

师:你们能猜猜嗛眼、淬下、乜乜些些、狻猊的意思吗?怎么猜测出来的?

学生1嗛眼以喙啄眼睛,在文中指孙悟空变成的海东青落在牛魔王变成的天鹅身上,抱着天鹅的脖子,啄天鹅的眼睛。

学生2:淬下山崖,大概是摔下或掉下山崖。

学生3:牛魔王变成的白鹤被孙悟空变作的丹凤追赶淬下山崖,变成香獐乜乜些些 我猜此时的牛魔王在害怕,在装痴作呆,希望孙悟空认不出自己,所以我认为乜乜些些是装傻,蔫头蔫脑。

学生4: 狻猊两个字都是反犬旁,应该和野兽有关,我觉得是一种凶猛的野兽,叫声很大,比金钱豹更厉害、更凶猛。

师:同学们的猜测能够很好帮助我们继续阅读,孙悟空神通广大,先后变化出什么?牛魔王也变化多端,先后变成什么迎敌?

学生1:孙悟空先后变成:海东青、乌凤、丹凤、饿虎、金眼狻猊、赖象。

学生2:牛魔王先后变作:天鹅、黄鹰、白鹤、香獐、大豹、人熊。

师:文字描述与电视剧中的描述有什么不同吗?我们看一段影片。(放《西游记》电视剧片断)学生交流观后对比感受。

师:我们找到了一个好方法帮助我们读《西游记》,就是一边看电视一边看书。 板书:对比阅读

设计意图:同一作品,不同艺术形式的比较,是古典文学名著重要的阅读方法。单元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有明确的说明提示:结合看过的电影、电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能得到更多的阅读乐趣。

活动3 学习多种阅读方法

师:猪八戒助力败魔王,孙行者三调芭蕉扇三借,必然还会有一借、二借,请看5960回孙行者一调、二调芭蕉扇。课件出示目录,标红5960回目。学生翻看自己手中的书,找到内容开始阅读这两章内容。

师:《西游记》是白话文,就是古代人说话的方式。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知道意思的词可以跳过去,不影响整回的理解。故事情节也是如此,这个妖怪是怎么来的?可以跳到相应的章节去读,随着回目可以跳读、寻读。板书:跳读 寻读 设计意图:古典文学名著阅读有一定困难,掌握方法,阅读会更加顺畅。如对比读、跳读、猜读等,都是古代名著阅读的重要方法,单元中的交流平台有明确的说明,教师要善于发现和运用。  

 学习任务三 梳理方法,指导课外阅读。

活动1

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本节课我们是怎样读《西游记》的?

学生:先读回目,猜故事,遇到不懂的词句猜意思。

师:我们也可以一边读,一边预测。在接下来的几周时间里,我们将通读《西游记》整本原著,请大家在阅读的时候,要注意用上这些方法。

活动2 制订课外阅读计划。

教师提出小组讨论要求:请同学们在小组讨论:预计分几周把整本书看完,每天看多长时间,小组讨论时间。根据讨论结果,填写表格。

活动3 布置课外阅读任务。 设计意图:运用策略进行阅读是逻辑思考的过程,教给学生方法,帮助他们提高整本书阅读的速度,进而更好的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和习惯。  


  • 站点统计:
  • 昨天访问:1227
  • 今天访问:442
  • 本月访问:1669
  • 上月访问:18512
  • 访问总数:404065
  • 会员总数:78
  • 文章总数:395

地址:常州市金坛区杨贺巷路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