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小学中段语文整本书阅读活动设计与实施要点 ——以四年级上册《中国古代神话》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
发布时间:2025/3/19 10:32:32 作者:赵园园 浏览量:5次浏览
小学中段语文整本书阅读活动设计与实施要点
——以四年级上册《中国古代神话》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
对正处于阅读能力发展关键期的小学中段年级学生来说,整本书阅读是其提升阅读力的重要方式。为切实提升小学中段语文整本书阅读推进效率,笔者借助案例分析法、行动研究及经验总结法,梳理中段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经验,提出巧设阅读情境、梳理阅读方法、共读精彩文段、组织合作学习、制定阅读计划、提供任务支架、做好阶段评价、助力多元分享等系列化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以促进整本阅读教学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一、多维导读,优化读前准备
(一)巧设阅读情境,导入阅读主题 整本书阅读是以生为本的阅读活动。在该阅读活动推进之前,教师需利用新奇有趣、符合中段年级学生认知特点的方式构建适宜的阅读情境。以适宜情境的创设导入阅读主题,唤醒学生对整本书的阅读和探究兴趣
1. 广集情境素材,丰富认知体验 在设计整本书阅读主题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可基于阅读主题,广泛收集相关教学资源与素材,在整合视频、图片、文字等多种学习资源的基础上,为学生构建一个更立体、多元的导入情境。
2. 基于特色情境,引发趣味互动 有效的教学情境从不是机械、僵化的“满堂灌”。在设计阅读情境,导入整本书阅读主题期间,教师需巧妙利用自己收集到的情境素材,构建趣味化情境互动任务,让学生能主动地融入对特色情境的探究,自主发现探究主题。
(二)梳理阅读方法,形成整体感知
作为一种系统性的阅读活动,整本书阅读的高效推进需要一定的方法技巧。在以有效情境导入整本书阅读话题后,教师需以封面、目录、序言、封底等编辑要素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提出整本书的主要信息,形成对书籍的整体性认知,帮助其初步把握全书要点及章节结构,梳理整本书的独有特征,确定阅读整本书的方法与策略。
(三)共读精彩文段,培植阅读兴趣 文段共读环节同样是整本书阅读中的导读环节。在基于整本书的阅读活动推进中,教师不仅要有效地“导”,为学生进行文本阅读奠定情感、知识及方法基础,更要为学生预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能走进文本,运用所学,学以致用地“读”,在“读”的实践中感知新策略、排除疑惑点,形成更强烈的自主阅读欲望。
二、过程推进,力促深度阅读
(一)组织合作学习,丰富专业知识 作为一种深度阅读活动,整本书阅读的高效推进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在组织学生正式进行整本书阅读前,教师需设计基于小组合作的背景知识、专业知识整理与探索活动,引导学生围绕主题查找资料,丰富整本书阅读活动的训练维度,为学生从更专业的视角解读整本书提供知识支持。例如,在整本书阅读活动推进之前,教师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查找资料,探索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基本特点,并选派代表进行汇报交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探得“古代神话故事实际上是古代先民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明确了神话故事的本质,为其后续理性分析神话故事中的形象及情节提供了保障。
(二)定制阅读计划,提供任务支架 整本书阅读内容多,时间跨度长。要保证活动平稳、持续地推进,不仅需要教师组织学生做好阅读计划的制定,还需要教师基于阅读任务为学生搭建合理的阅读任务支架,以阅读任务表为工具,给予学生更具体的、有针对性的阅读成长指引。
1. 回顾感悟,定制阅读计划 学生在正式进行整本书自主阅读之前,已经进行了具体的阅读实践,对自己读一篇故事所需要的阅读时间、思考时间都有了一定了解。基于这一经验,学生可在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下拟定出科学的阅读计划,从而确保后续阅读活动的持续、高效推进。
2. 细化引领,搭建任务支架 在导读环节中,教师给学生提供的整本书阅读引领是粗略的、不细致的。要想让学生真正读好整本书,教师需在整合阅读内容和方法的基础上,设计具有明确指引性的阅读任务支架。
(三)做好阶段评价,解决现实问题 即使有科学详细的阅读计划和细致可靠的任务支架,在具体推进整本书阅读实践中学生还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组织整本书阅读活动时,组织好阶段评价与分享活动,利用问卷调查、展示交流等检验学生的阶段性阅读成果,解决其在读的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
三、读后分享,生成多元成果
分享阅读经验、外化阅读成果是教师帮助学生建构阅读意义和形成自我成就感与效能感的方式。在小学中段语文整本书阅读活动的推进中,教师需面向全体学生,在尊重学生差异的基础上,搭建多样化的读后分享与交流平台,在阅读成果分享中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小学中段语文整本书阅读实践中,教师可组织的读后分享活动大致有三类。
(一)阅读成果提炼类 在读的过程中学生的收获是多样的,但他们未必能将这种收获以恰当的方式展示出来,需要教师搭建阅读成果提炼平台,辅助学生总结阅读经验,形成深刻的作品认知。例如,在《中国古代神话》整本书阅读期间,教师设计了“神话故事我来说”“阅读小报我来绘”“终身风采我来展”等多个阅读成果提炼活动,引导学生以说故事、绘小报、制作卡等多种方式展示阅读所得,提炼阅读成果。
(二)阅读成果转化类 读是写的前提,整本书阅读活动的高效推进离不开教师对读写的有效结合。进行整本书阅读成果展示活动设计时,教师要寻找适合学生的读写互训方案,以写促读,让学生在写的过程中转化阅读成果,提升语言素养。例如,在《中国古代神话》整本书阅读期间,教师以“仿写对子”写作训练任务辅助学生分析神话人物的特点,帮助学生以独特的句式呈现自己对人物特点的认知与理解;以“神话剧”改写活动,训练学生的情境再现和角色再创造能力,让学生在对神话故事的改编和表演中形成丰富的审美体验。
(三)阅读成果拓展类 整本书阅读活动推进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的阅读力,将学生引入广阔的阅读实践。阅读分享课并不是活动的终点。在小学中段语文整本书阅读活动推进期间,教师需要搭建拓展性阅读成果展示平台,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深化学生的主题认知。例如,在《中国古代神话》整本书阅读展示期间,教师向学生推荐了《山海经》《希腊神话》《世界经典神话与传说》等其他名著作品,搭建对比分析平台,引导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感知世界各国神话的共性与个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