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类》教学设计(沙谦)
发布时间:2025/4/3 17:59:53 作者:沙谦 浏览量:105次浏览
按指定标准分类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7~38页例1、“想想做做”第1~3 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对物体进行分类的过程,在活动中学会物体的简单分类;在亲身参与的动手活动中学会数据分类的方法,感悟数据分类的价值。
2.使学生能依据事物特征,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在分类的过程中,感悟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体会事物的共性与差异;能用语言简单描述分类的过程,学会运用文字、图形、符号等方式记录分类的过程与结果
3.使学生在学会分类的过程中,主动与同伴交流分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体会如何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在真实的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能按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正确分类,感悟数据分类的意义。
【教学难点】主动运用文字、图形、符号等方法记录数据分类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准备】学习单,水彩笔。
【教学过程】
谈话:春暖花开,你们最近外出春游了吗?和大家分享分享,瞧,老师去了萌宠乐园!
(播放视频)
(一)主动探索,自主分类
1.在活动中探索数据分类的方法。
谈话:(情境图)瞧,老师把小萌宠们都请到了黑板上。仔细观察,下面哪几种动物会飞?会飞和不会飞的动物各有多少?你会怎样分一分,再把结果表示出来呢?(板贴:分一分 情景图)
预设:先数会飞的,再数不会飞的。
预设:会飞的做标记,不会飞的做另一种标记。
活动要求:
(1)分一分:可以用图形或符号做标记。
(2)数一数:会飞和不会飞的动物各有多少?表示出结果。
(3)说一说:和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分的,得到了什么结果。
? 层次一:在图上做不同标记
师:(示资源①)你能不能分别介绍一下每个动物是会飞还是不会飞。
生上前介绍
提问:介绍得很清楚,你看懂他是怎么表示会飞和不会飞的吗?
明确:用符号表示了分类的结果。(板贴:用符号)
师:(示资源②)这位小朋友的分类方法你看懂了吗?
预设:他是用……表示会飞,用……表示不会飞。
比较资源①②:虽然这两个小朋友用的符号不同,但是有什么相同之处吗?
小结:你真会总结!虽然符号不同,但通过分一分、画一画,都表示出了分类的结果。(板贴:画一画)
? 层次二:统计数量
提问:分完了,现在你能回答“会飞和不会飞的动物各有多少”这个问题了吗?
明确:只要有顺序地数一数就知道了。(板贴:数一数 有顺序 )
提问:老师觉得直接在图上圈画,看着有些乱,还不够清楚,你觉得怎样才能把分类的结果表示得更清楚?
预设:把上面的图形移下来。
师:咱们继续研究,请你在刚刚研学单1的空白处试一试好吗?写一写,画一画,互相说说你的好方法。
评:交流能带给我们更多的收获!
2.在互动评价中比较不同方法。
? 层次一:用不同的图形(符号)表示结果
资源③:会飞的:?????
不会飞的:▲▲▲▲▲▲▲▲▲▲
提问:你能看懂他的想法吗?
预设:?表示会飞,▲表示不会飞
追问:怎么看出来的?
预设:有了文字说明,相当于贴了标签,一目了然。(板贴:会飞的 不会飞的)
评:好作品就是这样,不仅自己能看懂,还能让大家都看懂,表扬他。
明确:像这样一边分一边用图形记录的方法真不错!
提问:我可以用正方形和长方形表示吗?可以用爱心和五角星表示吗?可以用√和×表示吗?可以都用?表示吗?像这样,为什么?
? 层次二:用相同的图形(符号)表示结果
资源④:会飞的:?????
不会飞的:??????????
追问:全用?会混淆吗?
评:学习就是这样,比一比,想一想,就有了更多的体会。
指出:只要先用文字写出“会飞的”“不会飞的”,后面记录时就不需要再用不同的图形区分了,同样的图形也行。(板贴:图形)
? 层次三:比较资源①④,优化方法
引导:孩子们,第一次我们是在图上表示分类结果的,第二次我们是这样表示的,比一比,这两种表示分类结果的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预设:第二种,更清楚
追问:更清楚地看出什么?
明确:更清楚地看出了“多”与“少”,也就是数据信息(板贴:数据信息)用文字、图形、符号等方式记录分类的过程与结果,既简单又清楚。
揭题:小朋友们看过来,刚刚我们通过分一分、画一画、数一数表示了分类的结果,还从中读出了数据信息,这个过程就叫作“数据分类”,而且我们是按一个具体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板贴:按具体标准)
反思:在分的过程中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怎样才能分得正确?有没有重复和遗漏?
强调:分完了要再次检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明确:一共有15种小动物,会飞的小动物有5种,不会飞的小动物有10种,5+10=15,没有重复,没有遗漏。(板贴:会飞的有5个,不会飞的有10个)
完善:检查一下自己的研学单,有没有需要改进的。
(二)改变“标准” 提升认知
1.改变“标准”再分类。
谈话:如果以“能不能在水中生活”作标准,可以怎样分?
活动要求:(1)分一分 (2)数一数 (3)说一说
强调:不仅要能正确地分类,还要清楚地表示分类结果,最后和同桌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资源①:用不同的图形表示,但缺少文字说明。
:▲▲▲
○○○○○○○○○○○○
资源②:用同样的图形表示,有文字。
能在水中生活: ○○○
不能在水中生活:○○○○○○○○○○○○
对比:这两种分类方法有什么不同?
明确:①虽然用不同的图形表示了分类的结果,但没有文字说明就不能清楚地告诉别人哪种图形表示的是能在水中生活的,哪种图形表示的是不能在水中生活的。数学也是交流的语言,我们在表示分的结果时,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②虽然只用一种图形(符号)表示,但能清楚地知道能在水中生活的动物和不能在水中生活的动物各有多少种。(板贴:图形)
思考:通过分类,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①:知道能在水中生活的动物有3种,不能在水中生活的动物有12种。(板贴数据)
预设②:知道这些动物中,不能在水中生活的动物要比能在水中生活的动物多。
指出:你们都从分类的结果中读出了数据信息!
完善:现在修正一下自己的作品吧。
2.比较与反思。
追问:都是分的这15种动物,怎么分类结果却不同?
明确:第一次按会不会飞的标准分类的,第二次是按能不能在水中生活的标准分类的。分类的标准不同,结果往往也不同。(板贴:按标准)
追问:但是无论怎么分,什么是不变的?
指出:总数不变,这个总数还能帮助我们检查是否有重复或遗漏。
(三)联系生活 唤醒经验
谈话: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也需要根据一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小朋友们以前有过对物体进行分类的经历吗?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分类现象呢?
预设①:我们会分类整理班级图书角的图书。
预设②:我们会分类整理自己的书包、文具盒里的物品。
让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垃圾分类歌)
(四)练习巩固,内化新知
谈话:今天我们学习的数据分类比之前的理物品多了什么过程?
指出:以前只是分一分,今天我们还要用符号画一画,有顺序地数一数,读出数据信息,这些都是非常了不起的数学本领哟!下面就让我们用一用学到的新本领吧!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涂鸦墙)
要求:把植物涂上颜色。(学生自主涂色)
追问:通过涂色,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1:知道植物有3种,动物有5种。
预设2:知道这里的植物比较少。
预设3:通过涂色,把这些事物分成了两类,一类是植物,一类是动物。
明确:涂色的是植物,其他的是动物。涂色的过程其实就是以“是不是植物为标准进行分类。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纪念品店)
引导:你会怎么分?
要求:同桌两人合作,一人按颜色分,一人按形状分,分完表示好结果后两人互相评价,说说结果有什么不同。
? 按形状分
要求:先想一想,按形状可以分成哪几类?再分一分,并表示出分类结果。最后跟小伙伴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有把的杯:□□□□
无把的杯:□□□□□□
明确:有把的杯有4个,无把的杯有6个。
检验:一共有10个杯,4十6=10。
? 按颜色分
红色的:□□□
蓝色的:□□
黄色的:□□□
咖啡色的:□□
明确:按颜色分也表示出分类结果,红色有3个,蓝色有2个,黄色有3个,咖啡色有2个。
检验:一共有10个杯,3+2+3+2=10。
? 讨论:按不同标准分类,结果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预设①:按形状分,分成4个和6个;按颜色分,分成3个、2个、3个、2个。
预设②:按形状分,分成了两类;按颜色分,分成了四类。
明确:对物体进行分类,分类标准很重要;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往往也不同。
(五)全课小结,拓展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可以分类?元宵灯会上的灯笼,你想怎么分类?
明确:灯笼有不同的形状,有的像长方体,有的像圆柱,还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