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校级课题>>2024学年>>“结构化”视域下小学数学新教材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活动过程>> 文章
“结构化”视域下小学数学新教材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课题组第2次活动报道

发布时间:2025/3/7 17:51:52 作者:沙谦 浏览量:35次浏览

数尺量童心,分毫绘世界

    2025年3月6日,在二年级二班的教室里,沈云老师带领学生们开启了一场充满趣味与思考的数学探索之旅。这堂课的主题是分米与毫米,旨在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尤其是米(m)、分米(dm)、厘米(cm)和毫米(mm)之间的关系。

    沈老师以长度单位的奥秘为切入点,巧妙地将学生带入米、分米、厘米和毫米的世界。她手持直尺,轻轻数出10厘米,并告诉学生:10厘米就是1分米。这一简单的转换,通过直观的教具和生动的讲解,变得易于理解。学生们在沈老师的引导下,不仅记住了知识点,还感受到了数学的趣味性。

课堂上,沈老师设计了丰富的互动环节。学  生们两两合作,画出一条1分米的线段,互相测量,用手比划,再用直尺验证。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沈老师还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长度大约为1分米的物品,如铅笔、纸张、鼠标等。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展示了生活中的1分米,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在探究环节,沈老师引导学生思考1米里有多少个1分米以及1分米里有多少个1厘米。学生们在木尺上数着刻度,逐步理解了分米与米、厘米与分米之间的关系。这一环节不仅巩固了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这样的探究,学生们不仅掌握了长度单位的基本概念,还学会了如何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此次教研活动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沈云老师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互动环节,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形式。她的教学方法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通过此次教研活动,教师们对如何更好地教授长度单位有了新的认识,也为今后的数学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信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的数学课堂将会更加生动有趣,学生们的数学素养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b28dc820607069c3b9323a4489d90dbe


  • 站点统计:
  • 昨天访问:1276
  • 今天访问:8
  • 本月访问:46266
  • 上月访问:34961
  • 访问总数:318109
  • 会员总数:78
  • 文章总数:247

地址:常州市金坛区杨贺巷路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