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沈云)
发布时间:2025/3/7 17:50:07 作者:沙谦 浏览量:35次浏览
课题: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52~53 页例 1、例 2,第 54 页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测量、交流等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会测量一些物体或线段的长度,积累一些测量和估计的经验,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
3.使学生体会认识长度单位是实际生活中计量长度的需要,感受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增强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以及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1分米长和1毫米厚的物品若干件。学生每人准备一把直尺,一枚5角硬币;每个小组准备一把米尺。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导人新课
1.提问:谁能知道,教室的门大约有多高?要知道教室的门有多高,可以用什么作单位来测量呢?1米有多长?1厘米呢?用手比划比划。
2.说明:米和厘米都是我们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板书课题)
设计说明: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在学习和生活中也积累了一些测量物体长度的经验。通过复习引入新知,可以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本节课的学习作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
二、实践操作 认识新知
(一)认识分米
1.量一量。
出示一个长大约 20 厘米、宽大约 10 厘米的文具盒。用直尺量出文具盒的长边和短边的长。明确:这个文具盒的长大约是 20 厘米,宽大约是 10厘米。
指出:像10厘米、20厘米这样的长度还可以用新的长度单位“分米”来表示,10厘米是1分米,20厘米是2分米。分来是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可以用字母“dm”表
说明:让学生拿出直尺,按照10厘米是1分米,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的长度,看看有
追问:这个文具盒的长大约是几分米?宽呢?示。(板书:分米dm)
2.认一认。
指出:从直尺上可以看出,1分米正好是10厘米,也就是说,1分米等于10厘米
提问:从直尺上看,1分米是几厘米?
提问:你能用手比划出1分米有多长吗?先试一试,再与同学交流。(板书:1分米=10厘米)反馈:你是怎样画的?请同桌同学互相检查一下,再看看1分米的线段有多长。
3.画一画。让学生用直尺画一条长1分米的线段。
提出要求:找找身边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同桌互相说一说。
4.找一找。
组织全班交流,进一步感受1分米的实际长度。
5.数一数
让各小组的同学轮流在米尺上数一数,看1米有几分米。(板书:1米=10分米)
【设计说明:认识分米,重要的是使学生对1分米的长度有深刻的体验,在头脑中形成鲜明表象。以上环节,先让学生依据10厘米是1分米,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看看它的长度,可以使学生初步获得对1分米的感知。再通过画1分米长的线段,用大指和食指比划1分米,找1分米长的物体等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强化对1分米的认识,形成相应的长度观念。最后,引导学生在米尺上数出1米有几分米,认识米和分米斯滁人寻之间的进率,把新知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之中。
学生
(二) 认识毫米。
1.量一量。同桌合作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有几厘米,并和同学交流。国提问:数学书的厚度不到1厘米,要准确表示它的度,怎么办?你有什么想法?指出:表示不到1厘米的长度,就需要认识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大家在直尺上数一数,课本的厚度有几个小格。
指出:直尺上1厘米中间1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板书:毫米)这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另一个长度单位,毫米可以用字母“mm”表示。现在请大家观察直尺,并在直尺上指一指1毫米,看看1毫米有多长?
学生活动后,组织交流,明确:直尺上每一个小格的长度都是1毫米。
2.数一数。
让学生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1厘米里有多少个小格,提问: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
3.看一看。出示一些厚度大约是1毫米的物品(如,5角硬币、身份证等),说明它们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然后让学生在数学书上数出10张纸,量一量它的厚度大约是多少,再让同桌同学互相比划1毫米的长。
提问:测量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单位?指出:毫米是比较小的长度单位,量比较短的物体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设计说明:数学书的厚度不到1厘米,不能用学过的长度单位来表达,这就使学生产生认识更小长度单位的需要。在说明1毫米长度以后,让学生在直尺上找到1毫米的长度,观察5角硬币、身份证等物品的厚度,测量10张纸的厚度,用手比划1毫米,所有这些活动都是为了帮助学生具体感知1毫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让学生举例说说量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单位,可以帮助学生更具体地感受毫米是比较小的长度单位,体会毫米的实际应用价值。】
三、课堂练习 巩固提升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看图,同桌互相说一说各是多少毫米。
提问:你是怎样知道橡皮和回形针的长各是几毫米的?
再问:你认为怎样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三角形图,让学生指一指三角形的边,说一说怎样测量三角形每条边的长度。
学生独立完成测量和填空,并交流测量的结果,以及自己的发现。
出示平行四边形图,让学生独立完成测量和填空,并组织反馈。
提问:通过测量平行四边形四条边的长,你有什么发现?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完成测量后,让学生说说课桌和板凳的高各接近几分米,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4.做“想想做做”第 4题。
让学生分别估计数学书和讲台的宽,说一说估计的结果,以及为什么估计数学书的宽要用厘米作单位,而估计讲台的宽要用分米作单位。让学生分别测量数学书和讲台的宽,并记录测量的结果。提问:数学书的宽正好是整厘米数吗?比18厘米多几毫米?可以怎样表示?再问:讲台的宽正好是整分米数吗?可以怎样表示?比较:请同学们比较估计和测量的结果,想一想是估计的结果准确一些,还是测量的结果准确一些。
指出:估计时,一般不需要得到十分准确的结果,可以用大约是多少来表示,而测的结果准确一些。量得到的结果是比较准确的,可以用几厘米几毫米或几分米几厘米这样的形式来表示。
5.阅读“你知道吗”,并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