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多元化视角下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策略”课题组第1次活动报道
发布时间:2025/3/14 14:13:14 作者:董雨婷 浏览量:194次浏览
春天,是万物复苏、充满希望的季节。在这个美好的时节,校园里的教研之花也悄然绽放。随着新学期的到来,老师们满怀热情地投入到教研活动当中。
当下,教育领域不断推陈出新,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也为新学期的教研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机遇。唐老师课堂教学环节设计精妙,环环相扣。在 “菜单展览厅”,老师通过引导学生朗读美食名称,着重纠正轻声词的发音,还巧妙讲解了多音字 “炸” 在不同语境中的读音与含义。学生们积极参与,朗读声整齐响亮。随后,老师抛出 “美食分类” 的问题,学生们热烈讨论,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初步构建起对中国美食分类的认知。“食材大观园” 环节更是趣味十足。老师展示菜市场图片,带领学生 “云逛” 各个区域。在豆制品区,学生们了解到豆腐的制作原料;在蔬菜区,借助形声字规律,学生们认识了更多蔬菜名称。老师对 “酱” 字的讲解别出心裁,从偏旁 “酉” 的演变到含义,让学生们印象深刻。“烹饪探秘馆” 中,老师引导学生圈出菜名中的烹饪方法,通过观察 “火苗” 字,发现烹饪与 “火” 的紧密联系。播放的烹饪方法视频,让学生们直观感受不同
烹饪方式的独特魅力。微课对 “火” 字在不同结构汉字中变化的讲解,更是助力学生理解汉字的构字规律。
最后的 “套餐设计院” 将课堂推向高潮。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为哪吒 8 人精心设计创意套餐。他们热烈讨论,从荤素搭配到营养均衡,再到菜品分量,考虑周全。在菜单推荐会上,每组代表自信满满地介绍创意菜单,其他学生认真聆听并打分。课堂上充满了思维碰撞的火花。
此次公开课不仅让学生们扎实学会课本上的生字新词,更激发了他们对中国传统美食文化的浓厚兴趣。在评课环节,许老师认为《中国美食》公开课借助语文教学的平台,将美食文化与语言文字学习紧密结合,使语文学习变得生动鲜活,不再枯燥。通过这样的课程,学生们既能提升语文素养,又能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未来,学校将继续开展此类特色公开课,为学生提供更多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助力学生全面成长,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快乐遨游,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茁壮成长。
接着周老师又聚焦识字教学难题,探索创新教学路径进行了讲座。
活动中,周艳老师深入剖析了当前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学目标不明是一大难题,在二类生字教学上,教师精力投入差异大,时间充裕时稍作认读,紧张时便搁置,且书写指导缺乏,影响学生识字全面性。同时,教学方法陈旧,机械呈现生字的方式,让学生兴趣索然,识字效率低下,还阻碍了学生思维发展与汉字文化传承。
为突破这些瓶颈,活动紧扣《2022版课程标准》和新部编版教材展开研讨。明确各学段识字写字数量,遵循“多认少写、识写分流”原则,利用生活经验引导识字,让识字贯穿教学全程。
在具体策略分享环节,亮点频出。依据文本特质采用多样识字法,像蒙学识字结合故事、儿歌识字链接生活等,让识字充满趣味。探究字理识字,通过图字对照、联想想象等方式,揭示汉字构字规律。此外,借助微课、动作演示等活动,以及引导学生建立汉字分类意识、联结生活运用等方法,全方位提升识字教学效果。
最后,周老师提出备课、教学、听课三方面建议。备课要精准把握汉字特性;教学突出重难点,重视写字规范;听课拓展关注点,提升综合教学能力。此次活动为识字教学指明方向,参会教师纷纷表示收获颇丰,将把所学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助力学生在汉字学习中感受中华文化魅力,开启精彩母语学习之旅。
图文:赵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