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教育科研>>课题研究>>STEAM理念下的小学文创劳动课例研究>>过程展示>> 文章
姚星公开课

发布时间:2024/11/20 19:26:29 作者:许晶 浏览量:31次浏览

教学设计

《导体和绝缘体》

姚星   常州市金坛区华罗庚实验学校滨湖分校

【教材解读】

学习内容为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简单电路》的第二课,是基于《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内容中“知道有些材料是导体,容易导电;有些材料是绝缘体,不容易导电”和“列举电的重要用途,知道雷电、高压电、家庭电路中的交流电会对人体产生伤害,知道安全用电的常识”编写,指向“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这个核心概念,学业要求为“区别导体和绝缘体,知道安全用电”。

本课中,学生通过利用验电球检测身边的常见物体,认识了导体和绝缘体,并通过实验和视频学习知道了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导体,最后通过半导体光敏电阻知道了人们在利用物体导电性造福人类生活方面还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

【学情分析】

学生对物体的导电性已经有了一个模糊的概念和认识,前面点亮小灯泡的学习让学生对电路形成闭合通路时用电器才能工作有了一定的认识,从这里引导学生掌握检测物体导电行的方法

物体的导电性,学生前概念中大多为导电和不导电而不是容易和不容易导电,这是课堂中教师需要重点引导学生去认识并认可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会判断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

2.科学思维:能对绝缘体变湿后转变成导体的实验现象分析原因,并推理出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

3.探究实践:能通过实验检验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4.态度责任:学会与人合作,形成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通过检测区分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难点:知道并认可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导体

【材料准备】

验电球、铜片铝片等8种常见检测材料、水、导线、半导体光敏电阻PPT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回顾旧知

1.回顾简单电路构成。

2.制造情境,调动学生关于物体导电性的前概念。

3.给两类物体命名,建立初步新概念

二、探究新知,建构概念

1.出示实验材料,学生利用检测工具检测物体导电性

2.设计部分小组实验材料(干和湿)的差异,调动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

三、进阶探究,调整概念

1.实验验证湿棉布和湿风筝线的导电性。

2.实验推断水和人体的导电性。

3.结合物体变湿和高温下绝缘体变导体,推断绝缘体和导体间无绝对界限,再次调整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1747622402358.png


  • 站点统计:
  • 昨天访问:968
  • 今天访问:164
  • 本月访问:2359
  • 上月访问:18512
  • 访问总数:404755
  • 会员总数:78
  • 文章总数:395

地址:常州市金坛区杨贺巷路866号